11月22日,由中华商标协会和国际商标协会(INTA)中国代表处共同举办的“非传统商标:形状商标的保护”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协会秘书长吴东平、国际商标协会(INTA)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苏红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中华商标协会非传统商标专题组和INTA 非传统商标委员会亚太分委会代表分别就相关议题进行研讨交流。
吴东平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非传统商标和传统商标一样,也能够区别产品和服务的来源。非传统商标有自己特定的特征,它能够将消费者和产品建立起关联。对于非传统商标来说,尽管它可以得到注册、进行保护,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看到仍然有很多的障碍和限制,例如消费者如何对它进行区别,它自己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对信息进行处理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研讨会的目的就是要对非传统商标的重要性进行讨论以及探讨如何对非传统商标进行保护,希望大家对非传统商标更加关注。
韩国 YungJoon KWON 律师就“韩国形状商标的保护”发言。
中国香港 Theresa Mak 律师就“中国香港地区形状商标的保护”发言。
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郜宇律师就“日本形状商标的保护”发言。
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赵华峰律师就“中国大陆形状商标的保护”发言。
本次研讨会由万慧达杨明明律师和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赵玲律师主持,与会人员就相关国家和地区形状商标保护进行探讨交流,取得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