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下午,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下称商标局)与中华商标协会主办的商标审查实务论坛在桂林会展国际酒店举行。来自商标局的嘉宾与律师事务所、商标代理机构及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言,围绕商标实质审查程序中遏制恶意注册及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在此次论坛但第一环节,商标局审查一处处长郑海燕介绍了商标局在实质审查阶段打击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基本情况。“商标恶意注册行为会损害特定民事权利主体的利益,浪费行政司法资源,破坏商标注册管理秩序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郑海燕表示,近年来,商标局在审查和异议程序中采取了积极措施以遏制商标恶意注册。在商标实质审查程序打击恶意注册行为,有助于降低审查成本,有效保障权利人利益,而且示范效应强,有助于减少恶意申请,缓解授权确权各环节的工作压力。
商标局审查二处处长黄丽分享了商标局审理的在审查程序中制止恶意抢注行为的典型案例。据介绍,商标实质审查过程中,对于能够识别出来具有明显恶意的商标注册申请,商标局会予以主动驳回。常见的能够在审查阶段判定出具有恶意的商标注册申请的情形包括摹仿攀附他人知名商标、大量抢注以致扰乱注册秩序、抢注名人姓名、抢注地理标志、代理人抢注被代理人商标等。“制止恶意抢注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共治的问题,需要商标确权机关从严审查,还需要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黄丽表示,“希望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业自律组织、代理机构等一起努力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解决这一难题,创造良好等商标注册秩序和健康的市场环境。”
商标局审查二处主任科员幺勇对近年来商标局在商标审查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讲解。“在商标审查工作中审查员的主观性较强,特别是审查商标的合法性及显著性时,商标局对于审查员的要求较高,审查员需要把自己当做理智的普通消费者进行判定,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商标申请注册量的快速增长,审查员需要在我国商标法规定的审查周期内对商标完成审查。”幺勇指出,“不同的审查员之间难免会存在观点上的差异,虽然目前商标局有不断完善的审查标准,但是审查标准不可能穷尽一切情况。在此情况下,审查员的主观性判断仍然不可避免。”
在接下来的沙龙环节,上述来自商标局的发言嘉宾同来自律师事务所、商标代理机构的从业人员及企业代表,围绕着如何有效遏制恶意注册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并同与会人员进行了互动答疑。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近年来围绕着恶意注册而产生的商标纠纷案件层出不穷,不仅给商标权利人带来了经济损失,扰乱了正常的商标注册管理秩序,还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亟待加以遏制。同时,与会嘉宾表示,希望能够进一步切实推动商标监管关口前移,在审查审理环节充分发挥权利保护职能,坚决遏制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加大知名品牌在商标确权程序中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商标交易行为的监管,有效遏制商标恶意注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