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华商标网
创新大潮席卷全球 多种机制各显其能
2006年02月22日来源:

韩国 新技术转化世界最快
  在意识到“拿来主义加工厂”没有前途后,韩国改变策略,制定了“科技立国”战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互动鼓励创新,成效明显。

  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00美元。为改变落后状态,韩国制定了“出口立国”战略,对引进的外国技术进行模仿、消化和吸收,增强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20年间,韩国外购技术的开支高达240亿美元,建成东北亚的出口“加工厂”,创造了“汉江奇迹”。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韩国人开始意识到,通过“拿来主义”建立的“加工厂”,在同世界一流企业的竞争中,显得苍白无力。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制定了“科技立国”战略。
  为确保科技创新健康发展,韩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其中2001年制定的《科学技术基本法》称得上是韩国科技进步的根本大法。韩国认为,科技创新必须实行全社会经营战略,形成创新科技的社会氛围。依法施政便于统一管理,有效地发挥国家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避免乱上项目和乱拉投资的现象。韩国为科技创新进行了巨额投资,2003年研发投入达160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为了整合科技创新力量以提高研发效率,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对国家科研院所进行改革和调整,把原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国家科研院所从所属机构中分离出来,按不同的领域分别组成了“基础研究会”、“产业技术研究会”和“公共技术研究会”,各研究会下属的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等30家研究院统一划归科技部新组建的“科学技术创新本部”管辖,旨在整合科研力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研发效率并加速成果转化。
  在政府大力扶植和支持下,韩国企业的科研机构也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已逾1万家。2004年企业研发投入在国家研发总投入中的比例达到75%,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大量的产业技术和高新技术均由企业完成,国家科研院所则主要承担国家战略储备技术的开发,大学重点从事基础研究,逐步形成了官、产、学、研协调互动,共促发展的国家创新体系。目前,韩国科技创新在海外获得的专利数量居世界第十位,企业研究人员每千人注册的专利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三星电子继1999年开发出256兆存储半导体之后,连续6年,年年推出具有自主技术的新芯片,去年9月又在全球首次推出50纳米级的16G闪存。
  据统计,韩国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是世界最快的。韩国对高新技术研发实行集中咨询和审议制度,根据市场需要确定研发项目,集中力量发展对国家经济拉动作用大和市场潜力大的项目。很多项目在研发初期便与市场挂钩,一有成果就能很快产业化、商品化。例如,韩国IT产业的领先产品手机,每几个月就能翻新花样。据三星电子公司调查,年轻人是引领手机技术不断升级的主力军。新款手机一上市,年轻人便争相购买,谁家手机先进,功能领先,谁就是赢家,这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厂商的科研开发。
  记者:辛华

以色列:设立专门机构鼓励企业创新
  逾半数新创企业在“孵化器”中破壳而出
  以色列政府通过设立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和风险投资公司等方式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以色列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额已经占到全国出口额的46%。同时,以色列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也达到了22%至29%。
  上世纪90年代,移居以色列的许多科学家一时很难找到工作。为此,以色列政府1991年在工贸部设立了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政府每年拨3亿至4亿美元专项资金扶持科学家创业,开创了以色列新创企业孵化器(园区)。目前,以色列全国共有26个新创企业孵化器。
  移民到以色列的美国犹太人戴维·麦德维就从工贸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获得了大量帮助。1992年,麦德维和另外两个合伙人共同创建了耶路撒冷光学连接技术公司(JOLT)。2000年,JOLT被世界著名的MRV公司收购,并更名为OPTICAL ACCESS,麦德维担任公司首席技术官。
  一年前麦德维申请到了工贸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的扶持资金,入驻耶路撒冷北部的高新技术孵化器。只有30人左右的OPTICAL ACCESS公司每年从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拿到的经费占公司运作资金的60%。
  OPTICAL ACCESS已经有销售利润,每年都向政府提供财务报表,政府根据报表决定还款比例。
  一般情况下,经过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筛选后入驻孵化器的新创企业可在孵化器中运作两至三年,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财务、管理和市场方面的支持。在此期间,政府提供的资金可占企业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所有运作资金的75%左右,有的甚至高达85%。在两至三年后,企业要么因为产品没有市场而自行夭折,要么就必须自行面对市场求生存。据统计,以色列新创企业孵化成功率稍高于50%,比美国还要高。如今已发展到85家。以色列风险投资协会总经理伊坦·希尔曼说,从长期看,以色列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在22%至29%之间。以色列当前最受风险投资公司追捧的领域是生命科学和通信技术。
  以色列政府在扶持新创企业和鼓励自主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业已取得丰硕成果。目前,以色列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额已经占到全国出口额的46%。
  记者:刘立伟
 
西班牙 创新投入连续两年增长20%
  减收企业专利税鼓励创新
  虽然西班牙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八,国内生产总值占到欧盟的8%,已经步入发达工业国家的行列,但是,西班牙人却有一种担心“掉队”的危机感。当地《时代》周刊不久前发表一篇文章,道出这种忧虑:“西班牙的发展是不全面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是走向未来的‘火车头’,而我们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政治家和企业家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要么提高研发创新能力,要么我们被这列火车甩掉。”
  这种危机感催促西班牙政府和企业界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列为一项紧迫而优先的任务。由西班牙政府牵头,中央和地方政府、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企业与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制定了《2004至2007年国家科研、技术开发和创新计划》。
  根据这一计划,政府逐年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在计划实施的头两年,政府每年投入48亿欧元,比2003年增长了20%。2005年研发投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2%,到2007年要提高到1.4%。
  创新能力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特别是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为了给企业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企业对研发投资的积极性,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减收企业获得专利的税费;通过“孵化器和风险投资”体系对创办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协助公共科研部门与企业展开合作;支持企业研发和成果的转让;支持企业创办技术中心或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和工业产权的保护工作等。
  西班牙企业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非常高。去年底西班牙同中国在西班牙南部城市马拉加举办了科技创新成果展暨论坛,300多家西班牙企业展示了自己的科技创新产品,500多家企业同参展的中国企业进行了接触和商务洽谈,并同一些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或意向性协议。

芬兰 创新机制
把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拧成一股绳
  在芬兰,约一半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有合作项目,比例大大高于欧洲其他国家。这种三位一体的联手合作,加快了科技成果向新产品和服务的转化。
  早在20世纪90年代,芬兰就已建立了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机制。目前,芬兰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到3.5%,超过日本和美国,在全球名列第三。
  芬兰技术创新机制的突出特点是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三位一体。政府对这种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不仅能有效使用有限的资金,还对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合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芬兰,约一半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有合作项目,比例大大高于欧洲其他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激发了企业在研发方面更多的投入,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联手,也加快了科技成果向新产品和服务的转化。
  创新必有风险。成功的创新体系离不开风险投资。芬兰政府在风险基金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芬兰国家研究与开发基金是一个以科技研发为对象的风险投资基金。它主要是向处于启动阶段并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企业、高技术公司和中小企业投资,并利用所扶持项目获得的回报进一步扩大风险投资。
  由于芬兰国内市场狭小,芬兰企业的市场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芬兰贸促会在促进国内企业出口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芬兰贸促会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参股、以商业服务形式向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构。1999年,该机构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从以提供出口补贴为主变为通过服务激励企业提高国际市场创新能力。芬兰贸促会在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51个出口中心,一直密切跟踪所在地区和国家的市场变化,并通过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出口中心网络为芬兰企业提供国际化方面的咨询,提供有关市场信息,寻找合作伙伴和新的市场。
  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日益扩大的市场使芬兰许多企业对中国的兴趣不断增加。为了帮助芬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芬兰在中国上海浦东建立的芬中创新中心于2005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的任务是向芬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咨询和服务,帮助它们同中国有关部门及工商界建立合作网络。
  记者:赵长春
 
德国 奖励与知识产权保护催生创新文化
  奖励国内外顶尖科学家的奖项奖金比诺贝尔奖高一倍
  德国的产权制度、专利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一系列法律使创造发明的个人和企业得到好处。知识产权得到可靠保护能激发更多人投身于科学研究,催生出创新文化。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创建其他创新环境氛围,如充裕的研究经费和优越的研究条件,从而吸引和凝聚世界优秀创新人才。比如,德国洪堡基金会与联邦科研部联合设立两项科研奖,一项是旨在奖励国内外顶尖科学家的沃尔夫冈-保尔奖,另一项是奖励杰出年轻科学家的索菲亚-克瓦雷夫斯卡亚奖。就奖金而言,它们是德国科学史上最高的奖励。每个获得沃尔夫冈-保尔奖的科学家最多可以得到230万欧元的奖金,比诺贝尔奖金多出一倍。索菲亚-克瓦雷夫斯卡亚奖的每份奖金最多也达到120万欧元。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很多在国外工作的科学工作者纷纷来到德国。从2005年开始,联邦和各州政府还投资19亿欧元,鼓励德国最优秀的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创新。
  由于德国的高校纷纷采取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办学原则,因而校内开展了大量和高水平的科研活动。德意志科学研究联合会有关负责人米特布兰特先生介绍说,在这种机制下,德国高校都会主动到企业找课题和开展面向企业的科研。企业为了自身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需要也在国家的支持下在高校建立研究中心、实验室和提供各种各样的科研项目及相应的经费。这样,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和联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家世界权威机构最近对在自然和工程技术科学界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科研能力以82%的得票率位居全球第二。米特布兰特认为,德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高的原因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德国上百年积累的人文环境:科研人员的科学文化程度高,素质好,学术气氛浓厚和对科技创新自觉的追求;同时,人们的政策法规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强也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记者:钟新
 
瑞典  世界第一的创新国家
  3/4研发投入由企业自己提供
  瑞典,因颁发诺贝尔奖而名闻天下,也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的创新国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005年科学报告中,瑞典是全世界科学创新第一的国家,瑞典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一般来说,超过2%即被视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
  瑞典人的创新技术已经为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世界民众带来了生活便利。除了爱立信移动通信、宜家家居、伊莱克斯家电、沃尔沃汽车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之外,平常喝的牛奶和果汁饮料等,使用的是利乐公司提供的无菌包装……
  瑞典有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达,对外来竞争和风险投资开放。瑞典还有着良好的透明和公开的传统,公众很容易获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的信息等等,这些都是瑞典创新的动力。
  创新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而不只是政府加大研发投入。在瑞典,公共投入大都进入了高校和政府研究机构,注重的是基础研究。而超过3/4的研发投入是由企业自己提供的,政府为此提供了政策鼓励,同时,用大规模的采购来促进产业的成长。
  同时,创新体系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许多基础性的工作,比如说教育要优先发展。从小培养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全社会营造独立思考的氛围,而不只是人云亦云,迷信权威。
 

新加坡 靠知识、创新及才能竞争
  总理亲任研究、创新及创业理事会主席
搿⌒录悠驴晒┚贸中⒄沟摹叭剂稀奔逊Γ虼诵录悠律钌盍私獯葱露怨揖梅⒄沟闹匾杂虢羝刃浴?BR>  为建立创新经济,新加坡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首先,领导人始终旗帜鲜明地大力宣传与推广创新。作为现任总理,李显龙特别强调,面对当前激烈的区域与国际竞争环境,新加坡要以知识、创新及才能,而不是用成本来竞争。为了在国家研究、创新及创业精神的策略上为政府提供咨询,新加坡已经设立了“研究、创新及创业理事会”,李显龙亲自担任该会主席,其他成员还包括私人企业界人士、科学界及学术界的代表及内阁部长。
  其二,颁发国家级的“新加坡创新奖”,由具国际水准的专家们进行评审,以表扬在创新方面有特殊成就的公共部门与私人机构。2002年,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推出一项“新加坡创新级”计划,目标是在未来10年内把3000家本地企业提高到创新级的标准。
  另一个主管经济活动的机构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现在也十分重视经济的创新,并与《远东经济评论》数年前共同设立一年一评的“亚洲创新奖”,彰显了新加坡在亚洲乃至全球“创新中心”的国家形象。
  第三,用教育为创新经济开路。创新离不开知识,而教育则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新加坡各大学纷纷行动起来,设置创新方面的专业课程。为了培养创新企业,国大就成立了“国大开创网”和创新与科企管理中心。南洋理工大学也设立了创业与创新硕士课程。
  记者:张永兴

时间:2006-2-22
 
   
来源:市场报

 

 

  • 联系我们
  •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
  • 电话:86-10-68014071
  • 传真:86-10-68018055
  • 邮箱:cta@cta.org.cn
  • 协会微信
  • 协会微博
版权所有:中华商标协会    京ICP备06065018号             技术支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中华商标协会    京ICP备06065018号
技术支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中华商标协会  京ICP备06065018号     技术支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