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华商标网
张茅在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2016年12月23日来源:中国工商报

深化改革 不断创新 努力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

 ——在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 茅

(2016年12月2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16年工作,研究部署2017年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非常重视,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今年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做好明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天下午,王勇国务委员还将召开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十三五”市场监管工作开局良好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之年。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精神,把商事制度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把改善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作为供给需求两端发力的重要着力点,充分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在改革发展全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十三五”市场监管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今年持续形成一些改革热点,降低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成为释放改革红利的重要标志。

  ——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两证整合”改革。在巩固和扩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基础上,落实国务院“五证合一”改革部署。报请国务院下发了《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加强与发改委等五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完善配套措施,做好改革衔接。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跟踪,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确保了10月1日全面实施。至11月底,全国发放“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233.5万张。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多证合一”改革工作。积极推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改革,12月1日在全国顺利实施。至12月19日,发放“两证整合”营业执照186.3万张。

  ——全面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推进企业名称登记改革,推动修订企业名称法规,开放县级企业名称库。完善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由注册大厅向网上延伸。有序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试点工作,10个省发放了电子营业执照,18个省(区、市)开展了全程电子化试点。各地进一步放宽住所登记条件,释放住所资源。研究拟定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方案。

  ——推进“先照后证”改革。修订企业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目录,实现工商登记审批事项目录的动态管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和后置审批事项,支持上海浦东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着力解决“办照容易办证难”的问题。严格落实“双告知”职责,推动实现工商登记和审批监管的有序衔接。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发挥小微企业名录功能,集中公示中央和地方扶持政策文件2900多件。优化小微企业服务机制,指导落实扶持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开展就业服务。继续开展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活动,加快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建设。开展小微企业跟踪调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深入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全系统举办非公经济党组织书记培训班1000多期,党组织及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完善企业退出机制。配合去产能、去库存等结构调整工作,鼓励各地开展企业、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改革试点,试点地区已达到39个。总结试点经验,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企业简易登记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大对僵尸企业清理力度,与税务总局联合,在全国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未纳税企业。前11个月,全国注吊销企业合计129.4万户,同比增长83.9%,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61.2万户。

  商事制度改革效应持续释放,新设企业保持旺盛增长势头,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动力。众创空间、创客工场以及“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改革激发出的创业就业热潮,对扩大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前11个月,全国新设企业498.3万户,同比增长27.9%,日均新设企业1.49万户,超过 2015年的1.2万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第78位,比2015年提升了6位,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排名提高了18位。

  (二)事中事后监管探索了新机制。与放宽市场准入相适应,推动新形势下监管机制、监管方式创新,以企业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初步形成,“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全面推行。

  ——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制度有效实施。年报公示率稳步提升,2015年度企业年报公示率88.3%,比上年度提高3.2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年报率73.4%,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率为80.3%,分别比上年度提高1.6和3.5个百分点。企业即时信息公示进一步扩大,至11月底全国累计有768.6万户企业,公示即时信息1735.2万条。

  ——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扎实推进。至11月底,全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504.4万户,其中企业460.6万户。累计移出经营异常企业64.4万户。

  ——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成效显现。制定出台《政府部门企业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方案》,推动部门间信息归集共享,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建立了部门间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工商系统累计向其他部门提供数据154亿条,其他部门向工商系统提供数据16.2亿条。加大联合惩戒力度,联合限制“老赖”担任公司各类职务共计7.11万人次。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印发《关于新形势下推进监管方式改革创新的意见》,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抽查机制,推动部门联查,建立市场监管新模式。今年全国以省为单位开展抽查150批次,共抽查企业105.4万户。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对“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给予了通报表扬。

  ——“全国一张网”基本建成。初步建成了涉企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的应用平台。今年,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日均访问量6105万人次,日均查询量2777.1万人次,分别是去年同期的3.21倍和3.17倍。对降低市场交易风险和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形成新亮点。针对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突出问题,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竞争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垄断执法,2016年共立案调查涉嫌垄断案件14件,结案12件。查处利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罚款6.68亿元,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严厉查处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行业滥收费用、强制交易等违法行为,共立案1267件,罚没1.67亿元,责令退赔4.7亿元,减轻了企业负担,提升了政府形象。加大传销特别是网络传销打击防范力度,查处了一批案件。加强直销行业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促进直销企业规范发展。认真开展经济检查各项工作,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等行为。

  ——网络市场等各类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开展2016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共检查网站网店191.8万个次,责令整改网站1.95万个次,查处违法案件1.34万件。“双十一”前,对15家大型网络经营企业进行行政指导,加强企业自治和规范管理。建立了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全国网络商品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上线运行。启动创建全国首个“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开展重点领域合同格式条款监管工作,完善合同帮农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成品油、旅游、二手车等重点市场整治。

  ——广告市场进一步净化。加强导向监管,组织开展对互联网金融广告、不良影响广告、含有“特供”“专供”内容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至11月底,全国查处广告违法案件1.8万件,广告市场秩序持续向好。妥善处置由“魏则西”事件引发的竞价排名商业推广等问题。规范和强化广告监测工作,全国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一期建设初步完成并投入试运行。出台《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广告发布登记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定《广告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广告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消费维权工作有了新拓展。围绕百姓消费升级趋势和消费热点,加大消费维权力度,不断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

  ——消费维权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建议,建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协同共治的消费维权机制。研究起草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实施办法》等法规规章,为创新消费维权工作夯实了基础。

  ——加大流通领域监管执法力度。以保障商品和服务质量为重点,集中开展重点商品抽查检验专项整治,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部署了网络消费维权工作,组织对电商平台抽查。开展红盾质量维权行动,以家用电器、儿童用品等商品为重点,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前11个月,查处消费侵权案件4.6万件,案值2.9亿元。

  ——全面推进12315体系建设。以高效便捷为核心,加强12315体系纵向一体化建设。启动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消费者诉求渠道。推进12315“五进”工程和放心消费创建工作。以落实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责任和赔偿先付制度为抓手,督促企业落实消费维权主体责任。

  ——充分发挥消协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在张平会长的领导下,中消协的影响力、公信力和维权能力不断提升。认真落实公益诉讼职责,积极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组织开展春运铁路运输、网约车等体验式调查和比较试验。针对消费投诉事件,组织约谈三星、苹果等企业。加强投诉处理信息化建设,开通消协电商消费维权绿色通道平台。全国消协组织创新维权方式,加大维权力度,成为消费维权的一大亮点。

  (五)商标注册管理改革有了新举措。适应商标快速发展趋势,加快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提升商标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商标品牌引领作用。

  ——开展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拓展商标申请渠道,在全国设立15个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积极推行网上申请,简化手续优化流程。缩短商标审查周期,在广州设立了京外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前11个月,商标注册申请量332.6万件,审查量285万件。不断强化商标行政确权保护,缩短案件审理时间,前11个月收到评审案件申请13.4万件,审结完成10.3万件。

  ——加强商标监管执法力度。以高知名度的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为重点,深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前11个月,全国查处商标监管案件2.5万件,案值3.4亿元。

  ——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商标品牌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商标合作协议。支持广州建设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深化商标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举办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成立125周年纪念活动,促进商标国际保护和全球化发展。运用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促进企业发展,今年共办理质权登记申请1202件,帮助企业融资576.3亿元。持续推进“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工作,累计核准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3344件。

  (六)基础建设取得新成效。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保障,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提供了重要支撑。

  ——党风廉洁建设扎实推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教育引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积极支持配合中央巡视组工作,完善各项制度,促进整改落实。认真贯彻中央反腐倡廉建设各项部署,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认真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扎实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法》《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工作,立改废规章19部。强化执法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持续推进法治建设评价工作,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基层建设全面深化。深入开展基层体制调整和综合执法改革调研,及时向国务院提出政策建议。贯彻落实总局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指导意见,健全基层联系工作机制,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开展省市县三级领导班子和专业人才培训,共举办培训班62期,培训学员6030人次。

  ——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加强技术统筹,做好相关业务和改革工作的技术服务和支撑,全面推进国家法人库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名录、电子营业执照等相关项目建设,整合完善市场监管综合业务平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为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际合作广泛开展。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市场监管国际化水平为着力点,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与15个国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3项中外合作协议,目前生效的中外合作协议60个。积极参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俄知识产权工作组等机制,深化了大国部门间合作。举办第二届中国—东盟工商论坛,加强了与周边邻国的部门间交往。总局国际合作平台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综合分析研究进一步深化。加强重大战略规划,编制了《“十三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围绕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了商事制度改革、竞争政策等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开展小微企业活跃度、市场秩序评价等专题研究。运用工商大数据资源,定期开展市场环境形势分析,为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会议提供基础材料。

  ——直属单位作用进一步发挥。中个协召开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李克强总理等领导同志接见会议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个体私营经济和个私协会组织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华商标协会举办国际商标品牌节,制定商标品牌价值评价体系。市场监管学会举办市场监督管理论坛,为创新市场监管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中广协举办中国国际广告节,推动了广告新理念、新技术的传播交流。宣传中心统筹协调成效明显,“两报一刊”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离退办、研究中心、行政学院、机关服务中心等单位,积极服务大局,为促进工商和市场监管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先后作出47次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和有力指导。张高丽副总理、杨晶和王勇国务委员多次召开会议、作出批示指示,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各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这为我们做好全年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重要保障。特别是全国各地的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为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主要是:市场准入环境仍有改善空间,投资创办企业的便捷性还有待提高。市场竞争秩序仍有待规范,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行业垄断、地方保护等,仍是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突出问题。消费维权力度仍需发力,一些新的消费领域、消费模式、消费环节成为百姓投诉的热点。这些问题,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二、深刻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市场监管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改革举措,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做好明年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和进上下功夫。稳,就是要巩固扩大商事制度改革的宏观效应,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保持新设市场主体较快增长、繁荣发展的势头;进,就是要积极推进市场监管改革与创新,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持久动力。

  (一)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形势,充分认识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明年,世界经济复苏依然缓慢,部分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明显上扬,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呈现趋稳向好的趋势,但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仍较多,经济运行仍面临许多压力。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作用,另一方面,要更多地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

  今年以来,按照“放管服”改革部署,商事制度改革的宏观效应愈发显现,激发出巨大的创业创新热潮,充分体现出改革的力量,体现出市场的活力,体现出我国经济蕴藏着的巨大潜力。虽然市场准入的制度性成本大幅度降低,但政府对微观市场主体的行政干预仍然过多,各种审批仍然过多,行政主导经济仍然过多,很大程度上束缚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的营商环境极大改善,但在世界190个经济体中的排名还比较靠后。一些调研报告反映,推进“多证合一”改革、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还有许多薄弱环节需要改进。

  明年,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通过释放改革红利,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还有巨大潜力和空间。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制定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清单和企业设立后的经营许可清单,确需保留的实行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扩大“证照分离”试点,加快企业登记注册、注销便利化改革。落实这些改革任务,要求我们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要按照国际先进水平开展对标行动,把开办企业时间缩短了多少、审批流程简化了多少、办事成本减少了多少、群众满意度提高了多少,作为衡量商事制度改革成效的标准,进一步在深化、拓展、创新、协同上下功夫,为促进创业创新、释放发展活力营造更优环境。

  (二)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充分认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明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强调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对此,我们要深刻认识。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忽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如同自然规律,只能认识和遵循,不能创造和违背。违背规律,都要付出代价。明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实质性进展,需要有数量化的衡量指标,更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化解供给不适应需求的体制机制矛盾。历史经验表明,用行政手段、计划指标的方式,短期能发挥重要作用,但建立结构转型的长效机制,还要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大有作为。通过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形成僵尸企业退出机制,才能减少社会资源消耗,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侵害企业权益行为,才能为诚信企业的发展腾出市场空间。通过鼓励竞争,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活力。通过改革扭曲市场竞争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消除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和潜力。

  (三)准确把握消费经济发展趋势,充分认识改善消费环境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外需不足、投资下降的背景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消费已经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一些新消费模式、新消费热点,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以网络消费为代表的新消费方式发展迅猛,至11月底全国网上零售额4.6万亿元,同比增长26.2%。

  虽然我国消费环境在不断改善,但总体上还不够理想,降低了消费信心,削弱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特别是,一些新的消费领域、新的消费模式,成为百姓投诉的热点,这会影响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像涉及文化娱乐服务、网络购物、汽车及零部件等新消费的服务类投诉连续七年增长,前三季度投诉占比高达45.1%。工商总局2016年网络交易商品质量专项抽检结果显示,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34.6%,其中内在质量不合格的约占93%。同时,一些跨国公司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双重标准,引发社会上的广泛讨论和关注。今年9月初,三星在多国召回NOTE 7手机却不包括中国大陆,经有关部门约谈后,才宣布在中国召回。

  目前,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时期。通过净化市场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扩大新消费,带动新投资,培育新产业,对促进明年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这对强化消费维权,改善消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新消费领域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的前瞻性,消除消费隐患,促进新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加强日常消费领域市场监管,适应百姓传统消费品质提升的迫切要求,加大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消费维权力度。加强农村市场监管,把加强农村、农民的消费维权作为重要任务,提高城乡消费维权的均等化水平。

  (四)准确把握品牌经济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重要作用。发展品牌经济,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是适应百姓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产业素质和供给质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方向。发展品牌经济,需要商标、技术、质量、商誉等多要素支撑。但商标是品牌的重要载体,是品牌保护的法律支撑,在品牌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商标品牌的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商标的国际化程度低。我国商标申请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一,但每百万人口商标申请量还不高,2015年瑞士为4652件,韩国3783件,澳大利亚3397件,德国3173件,中国是1939件。并且我国仅有4%的商标赴国外寻求保护,而瑞士的商标申请中72%是国际商标,美国是46%。二是全球知名品牌数量少。著名品牌咨询机构国际品牌集团发布《2016年全球最佳品牌》,美国有52个品牌上榜,中国仅有2个品牌,并且我国品牌的价值与国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商标知识产权侵权多。华为作为知名品牌,面临着许多商标侵权的困扰。很多非通讯行业的产品、企业字号或企业名称使用带有“华为”字样的名称,有的甚至还在该类商品上注册了“华为”商标。为应对职业打假人,这两年支出超过3000万元。全国政协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质量提升情况的报告中反映,近年来围绕老字号的商标纠纷、假冒侵权事件屡见不鲜,一些老字号商标在国内外被抢注,有的地方老字号品牌商标被他人仿制或造假,企业维护自身品牌和知识产权任务过重、成本过高、周期过长,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要从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强化商标品牌意识,把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作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要完善商标服务体系,强化商标品牌的法律保护,推动我国商标向品牌提升,推动我国商标品牌向国际化迈进。

  (五)准确把握事中事后监管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市场监管改革创新的重要作用。李克强总理强调,放与管相辅相成,更有效地管就可以更多地放,只有管得更好才能放得开、放得活,才能促进公平竞争、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强调要改革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监管手段,切实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使市场活而不乱。

  市场监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市场经济越繁荣发展,越需要市场监管来保障。目前,我国市场监管还存在不少问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用传统的审批模式,以各种行政审批代替监管。用传统的监管方式,大量重复检查,不计成本代价。用传统的监管规则,约束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用传统的行业监管,已经不适应产业融合、跨界发展的趋势,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进市场监管改革与创新,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坚持简约监管,实行简约高效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要坚持审慎监管,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鼓励创新。要坚持公正监管,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要坚持综合监管,适应科技创新、产业融合、跨界发展的大趋势,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要坚持智慧监管,推动“互联网+监管”,提高监管智能化水平。要坚持协同监管,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方式,实现社会共同治理。

  三、突出工作重点,全面做好2017年各项工作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明年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落实《“十三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消费维权力度,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围绕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以提高便利化服务水平、消除百姓经商兴业障碍为重点,在更深层次上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动形成新的改革热点和改革亮点,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较快增长、繁荣发展。

  1.积极推进“多证合一”改革。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深入推进“五证合一”改革,切实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推动明年3月出台《关于推进“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支持地方开展“多证合一”改革试点,有序实施“多证合一”。按照国际营商环境先进水平开展对标,研究建立开办企业时间统计通报制度。

  2.提高便利化服务水平。围绕提高注册登记效率,推进市场主体全程电子化登记,年底前在保留纸质登记的基础上,实现网上登记注册,有条件的地方实现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全面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的发放和应用工作,加快建立全国统一标准规范的电子营业执照模式和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管理系统。推进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完善企业名称查询系统,进一步推动省地市开放名称库,有序推进企业名称自主选择。优化个体工商户的准入、管理和退出机制,推进以“多证合一”、分层分类管理、简易注销为主要内容的个体工商户“全流程便利化”服务管理,探索推进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

  3.继续深化“先照后证”改革。继续配合做好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工作,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继续做好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的动态管理。继续支持上海等地依托自贸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切实履行“双告知、一承诺”制度,进一步推动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在工商与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间互联互通。

  4.完善市场主体快速退出机制。围绕便捷高效服务,大幅简化市场主体注销程序,破解创业者“退出难”问题。严格落实《关于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及时研究解决执行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建立普通注销登记制度和简易注销登记制度相互配套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适时出台《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办法》。

  5.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围绕推动“双创”深入发展,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完善小微企业名录功能,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企业和全系统的知晓度,将其打造为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主要数据平台和服务平台。开展新设企业统计调查、监测分析。指导各地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做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帮扶创业就业等工作。扎实推进非公党建团建工作,继续扩大“两个覆盖”,提升非公党建团建整体水平。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12月5日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个私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以更顺畅的渠道、更有效的做法、更精准的服务,帮助个体私营企业办实事、解难事。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围绕市场秩序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竞争执法为重点,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继续强化市场监管执法,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为企业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环境。

  1.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充分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强化竞争执法和竞争倡导,增强执法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及企业、社会在竞争合规上的共识。大力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积极参与研究起草相关实施细则,建立总局内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

  继续关注民生领域和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做好重大垄断案件的调查处理,积极查处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依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持续加大对公用企业突出问题的查处力度,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建立查处重大仿冒侵权不正当竞争行为执法协调机制,有效查处跨区域仿冒侵权不正当竞争案件。加强传销重点地区整治,加大对网络传销的监测和打击力度。强化对直销企业的行政指导,推动企业提高自律意识,围绕直销退换货制度落实情况等开展检查,严厉查处直销违法行为。继续做好新形势下经济检查工作。

  2.加强网络等市场监管。适应新业态发展和监管需要,继续完善网络市场监管法规体系,推进依法管网。深入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推动联合检查,重点打击侵权假冒、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创新网络市场监管机制,扎实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优化完善网络市场监管信息化系统功能。强化网络市场定向监测。强化网络交易平台的主体责任,规范网络商品和服务经营者行为。发挥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监管执法联动和信用约束协同。加强合同行政监管,规范公用事业领域、垄断行业不公平格式合同条款。配合做好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

  3.加强广告监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广告导向管理。加大广告监管执法力度,突出查办重大违法案件。强化对互联网广告监管,加大对医药、保健食品等重点领域广告执法力度,遏制虚假违法广告反弹。创新“互联网+广告监管”手段,强化广告监测。明年,实现对4000家传统媒体、1000家主要网站广告的日常监测,将传统媒体违法广告时长和条数监测违法率控制在1%以内。积极打造广告业“双创”平台,支持建设30个以上广告业创新示范基地、研发基地和创业孵化器。

  4.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除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转办交办以外,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的监督检查都要通过“双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查的事项,明年实现全覆盖。建立完善抽查工作机制,推动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实现对企业“一次抽查、全面体检”。

  5.做好企业信息公示工作。2017年底前建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出台公示系统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和考核办法。加强对市县所三级干部的培训,“全国一张网”熟练使用率达到60%。优化公示信息查询和公示功能,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提升系统的便利化水平。做好2016年度企业年报公示工作,加强年报数据分析利用。推进行政处罚信息的公示,年底前实现工商机关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率100%,实现工商机关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记于企业名下的归集率达100%。提高市场主体即时信息公示率,强化对市场主体的出资、行政许可等即时信息公示的监督。

  6.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建立完善涉企信息归集工作体制机制,全量归集政府部门产生的涉企信息。推动部门间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各省区市实现部门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全覆盖,提高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的数量和质量,杜绝“空户头”。做好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管理,规范“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媒体、互联网平台等的信息协作,依法有序开放有关市场监管数据,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推进社会共治。

  (三)进一步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为消费升级营造良好环境。围绕消费者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新消费、日常消费、农村消费为重点,创新消费维权机制,完善消费维权平台,加强消费环境建设,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经济发展。

  1.完善消费维权工作机制。积极落实即将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做好宣传贯彻工作。认真落实《网络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实施办法》,着力解决制约消费维权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协调解决消费热点难点问题和重大消费事件。推动区域消费维权机制和跨境消费维权协作机制建设。

  2.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和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创新监管方式,深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专项执法,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抽检,提高线上商品抽检比重。开展“2017年红盾质量维权行动”,加大侵权案件查办力度,实现抽检结果和行政处罚信息全发布。加强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加大对网购退换货、公用企业服务、修理和中介服务等经营活动中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全面使用全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系统和消费维权案件数据库。

  3.加快推进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建设。围绕更好满足消费者维权的便利化需求,加快12315互联网平台建设,争取一期工程在明年“3·15”前投入使用。完善在线投诉和处置功能,发挥消费者、经营者等多方参与作用,提高消费纠纷解决效率。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力争明年实现省级全覆盖。扩大消费投诉信息公示范围,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进12315“五进”工作向新领域延伸,在消费集中场所全面落实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推动消费维权关口前移。加强12315大数据分析应用,推动“诉转案”工作。

  4.大力支持消协组织履行公益性职责。大力加强消协组织建设,支持消协组织依法履行公益性职责,深入开展比较试验、体验式调查和消费者评议工作。针对热点领域和涉及百姓消费利益的重大事件,及时约谈重点经营者,加大公益诉讼力度。主动参与有关消费者权益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修改工作。积极开展有特色、受欢迎的群众性消费教育引导活动,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

  (四)积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动品牌经济发展。围绕品牌经济发展,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树立商标品牌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完善商标注册和管理机制,加强商标保护和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商标品牌对品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强化商标品牌战略顶层设计。制定商标品牌发展实施意见,指导推动商标品牌发展。积极支持各地政府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引导企业加强商标品牌建设。加强自主品牌培育,推动产业集群品牌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加强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商标品牌建设。主动参与商标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发挥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的平台作用,加强商标品牌对外合作。健全科学的商标品牌评价体系,有序开展商标品牌评价工作。

  2.持续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拓展商标申请渠道,优化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完善商标审查机制,明年在上海、重庆设立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大力推进商标网上申请,2017年向所有申请人开放网上申请,力争1-2年内申请比例达到90%以上,逐步扩大网上申请业务范围。积极推进商标注册全程电子化,明年年底前电子送达和电子商标注册证系统投入试运行。完善全国工商系统商标数据共享系统,明年实现数据自动更新。扩大推行商标独任审查制,提高审查效率。

  3.加强商标行政执法。加大对驰名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加强对老字号商标的注册保护。创新商标监管方式,将查处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的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加强商标执法协作,促进跨部门、跨区域协同监管。推动落实商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推进商标代理信用监管,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商标代理行业服务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省市县三级开展统一市场监管框架下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

  4.加强商标评审工作。进一步简化案件审理流程,提高审理效率,缩短案件审理时间。健全监督责任机制,加强案件审理质量监督体系,严格落实合议制,探索推进“双随机”案件审理模式,有序公开案件裁定文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加大制止恶意抢注行为力度,维护市场主体的商标信誉和创新成果。积极推进商标行政确权保护便利化。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做好明年工作提供保障。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基础建设、法治建设,全面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1.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严字当头、重点发力、问题导向、以上率下,把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加强党风廉洁建设,贯彻落实《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党内监督责任,加强党组巡视工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肃问责,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进一步落实“两个责任”,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加强基层建设。总结基层综合执法改革的经验,深入研究深化地方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改革的政策措施,指导各地规范有序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落实总局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基层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的指导。围绕新常态下的市场监管工作开展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改革政策宣传力度,发挥“两报一刊”的新闻宣传影响力和引导力,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市场监管等工作及时有效落实到基层。

  3.加强法治建设。按照党政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要求,加强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根据市场监管实际需要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积极推进市场监管重点领域立法,推动《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工作,推动《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等尽快出台。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持续推进法治建设评价工作,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4.加强信息化建设。围绕市场监管现代化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工程,不断提升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全国一张网”、国家法人库等国家战略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强化信息化在工商和市场监管中的有效应用,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效能,形成统一的工商信息化体系。

  5.拓展国际视野。从长远战略需求出发,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的国际化水平。主动参与相关领域国际规则研究制定,促进工商和市场监管各业务领域与国外的对接,进一步搭建市场监管交流合作平台。

  最后,要抓好《“十三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的贯彻落实。按照国务院关于“十三五”规划工作的总体部署,我们会同质检总局等7个部门,编制了《“十三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这是国务院确定的22个国家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第一部全国性市场监管专项规划,也是市场监管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规划。目前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争取近期发布实施。我们要做好预案,加大宣传力度,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跟踪考核,建立高效实施机制,把贯彻落实好规划作为明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同志们,全面做好明年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推进改革,加强监管创新,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 联系我们
  •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
  • 电话:86-10-68014071
  • 传真:86-10-68018055
  • 邮箱:cta@cta.org.cn
  • 协会微信
  • 协会微博
版权所有:中华商标协会    京ICP备06065018号             技术支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中华商标协会    京ICP备06065018号
技术支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中华商标协会  京ICP备06065018号     技术支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